內容創作:沒靈感?我靠這3招寫出183封電子報

最近有一位學員跟我分享:「我想寫文章,但沒有idea…」。其實這個狀況我再熟悉不過了,即使我習慣每週寫一封電子報,但還是有過打開電腦卻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。今天就想跟你分享我最常用的三個靈感來源,幫助你無論是寫電子報、部落格文章,還是社群貼文,都能快速開始”內容創作”。

內容創作

目錄

從與客戶、學員的互動中找到“內容創作”靈感

如果你已經開始提供服務,或與受眾有接觸,那麼你就擁有了最珍貴的靈感來源就是「常見問題」

比如這週,我的電子報內容靈感就是來自與學員的一段對話。她的問題是:「我沒有文章的想法,要怎麼開始?」這就是很適合延伸成文章的題目。

原因很簡單:

  • 這是受眾真實遇到的問題
  • 問題本身與你專業領域有關
  • 解答後,可以同時幫助更多有同樣困擾的人

舉例來說,如果你是健身教練,學員可能會問你:「減肥是不是一定要跑步?」

如果你是品牌設計師,客戶可能會問:「我真的需要在 IG 上經營嗎?」

這些對你來說可能是日常對話,但對讀者來說卻是很有價值的解答。

行動小技巧

每次與客戶、學員、讀者有互動時,可以記下對方的問題,無論大小。即使只是社群私訊的一句話,也可能是你下一篇文章的靈感。

從生活觀察中發現可延伸的故事

靈感不一定要來自專業知識,生活中的觀察與體驗,也可以是絕佳的素材。

就像我 7 月去台北聽 GD 的演唱會,雖然這件事和網站設計、個人品牌經營完全沒有直接關係,但在觀察表演、舞台設計、歌迷互動的過程中,我有很多感觸。

其中一些感受,後來就成為我文章的素材來源。

為什麼生活觀察很重要?
因為它能讓你的內容更貼近讀者,也更有人味。很多人擔心專業領域的內容太硬、太教科書化,但如果加入生活故事,就會變得更容易閱讀,也更容易被記住。

行動小技巧

  • 每月為自己安排一次「生活充電」:去看展覽、旅行、參加活動、嘗試新事物。
  • 體驗後,問自己:「這件事讓我想到什麼?可以跟我的專業結合嗎?」
  • 把過程記錄下來,即使當下還沒有明確的文章主題,日後也可以回頭挖掘。

先記下腦中的想法,不必一次寫完整

很多人以為寫文章就是一次坐下來、從頭到尾完整寫好,其實不一定。

我的習慣是一旦有靈感,哪怕只是幾句話,也先記下來

我時常突然有一個點子冒出來,我就會立刻用手機的郵件,快速輸入 3~5 句簡單描述並存成草稿,等日後再慢慢展開成完整內容。

為什麼要這樣做?
因為靈感轉瞬即逝,如果不馬上記下來,幾小時後你很可能就忘了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「沒有靈感」,其實是靈感有來過,但沒被記錄下來。

行動小技巧

  • 手機安裝你習慣的記事工具(像是郵件、Notion、Evernote或 iPhone 備忘錄)
  • 養成隨時記下想法的習慣,不要管文法是否正確
  • 每週回顧一次這些零碎的筆記,挑出一兩個展開成文章

靈感素材如何延伸成多種內容

當你有了自己的原創素材,其實可以一次創作、多次使用。例如:

  • 電子報:完整敘述你的想法與故事
  • 部落格文章:加入更多細節、案例與行動步驟
  • IG / FB 貼文:用簡短重點與圖片呈現
  • 短影片腳本:將文章的關鍵點轉化成 30 秒到 1 分鐘的影片

我自己每週的做法是:

  1. 找到靈感(通常來自以上三種來源之一)
  2. 先在電子報中寫出第一版
  3. 再將內容延伸成部落格文章,保留更多細節
  4. 最後拆成 IG 、FB或脆貼文的內容

這樣一來,即使一週只找到一個好靈感,也足夠支撐多平台的內容更新。

延伸閱讀:Email行銷-我從0到1的電子報變現之路

結語:”內容創作”的靈感是累積出來的

寫作卡關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一直等「有靈感」才開始動筆。

事實上,靈感是透過生活觀察、與人交流、日常記錄慢慢累積出來的。

你不需要每天都能立刻想出完整的文章,只需要每天捕捉一點點想法,長期下來,你會發現自己的靈感庫越來越豐富。

如果你也常常遇到寫作卡關,不知道下一篇文章要寫什麼,歡迎加我的官方LINE跟我聊聊。
也許你的問題,會成為我下一封電子報的靈感來源😉

返回頂端